EN

立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立博新闻  >  正文

胡智锋教授做客新闻传播讲堂 讲述新闻时代的传媒学术研究
来源:立博   时间:2017-11-21   点击数:

11月14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经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做客立博app官方网站新闻传播讲堂,带来了题为“新时代传媒学术研究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立博经理吕芃出席本次讲座,副经理刘明洋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胡智锋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国内传媒发展现状,通过丰富案例分析了新时代传媒学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学”与“术”的关系以及学术成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的问题。

胡教授从新时代传媒学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谈起,认为当今时代的传媒学术要有大国文化的价值担当,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当中,人文社科是核心顶端部分,而传媒学术又是人文社科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传媒学术理应担当起服务国家的重要责任。胡教授结合自己在哈佛访学的经历,并与美国媒体相比较,认为中国的媒体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指向下,中国传媒学术应在世界中广泛传递中国声音,提升国外对中国的认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此外,胡教授又提出传媒学术要有理性思考的价值担当。传媒行业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支撑,传媒学术有责任为传媒行业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提供支持与服务。胡教授还指出,传媒学术是在行业“热运行”下的“冷思考”。传媒学术一方面为传媒行业提供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在行业的飞速运转过程中,传媒学术还要保持冷静独立的思维,去质疑与反思传媒行业发展中的弊端和错误,并从中建构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

在对学术本体的认知上,胡教授认为传媒学术要有双主体建构的价值担当。这个双主体建构包括:建构“传媒”学术的主体性;建构“中国”传媒学术的主体性。当下的传媒学术要合理运用好现实性的问题,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话语体系。胡教授通过分析中国传媒学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现阶段下,中国要总结本土经验,建构中国特色的原创传媒理论。谈到传媒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胡教授认为应当推崇科学与人文或者量化与质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推出既有客观依据,又有深邃思想的传媒学术成果。

讲座最后,胡教授在传媒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尺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认为,好的研究成果要满足四个“有”的标准:有种,有货,有料,有趣。曾担任过《现代传播》主编的胡教授在传媒学术研究成果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好的文章首先要有胆识,有情怀,有责任感,其次成果要独立思考有创新,另外内容要有料,案例饱满;最后成果还要有趣味,有丰富的表达。而不好的研究成果也给总结了四个特点:炒冷饭,掉书袋,赶时髦,不到位。通过评价标尺的设立,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做传媒学术。(文:林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