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辅导员工作室作用,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4月26日上午,“老员工媒介素养培育研究”辅导员工作室、“院级层面精准对接员工需求研究”辅导员工作室于生命南楼209召开辅导员工作室沙龙,围绕“网络流行语与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策略变革”“师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展开分享交流。
张鑫淼就“网络流行语与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策略变革”这一主题进行分享,指出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主流话语外的新型话语体系,随后从网络流行语编年史、近期网络流行语一览、网络流行语视域下青年群体特点和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策略变革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她首先介绍了网络流行语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每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来源和用途解释,并据此对青年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她指出,一方面当代青年在思想上多元开放,积极学习新兴网络流行语并通过二次创作迭代形成流行语“集团”,另一方面注重向世界解释“我是谁”,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进行身份建构并寻求群体认同。除此之外,青年群体具有鲜明的反叛精神,更重视对公正、平等的价值观的追求而不单纯畏惧权威,同时会通过自嘲和反讽来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结合上述分析,张鑫淼针对如何加强当代高校师生的沟通交流提出建议。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沟通交流的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带”,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对员工群体中盛行的文化进行主动了解并加以运用,从而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实现高效沟通。另一方面,要批判性看待当前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的“审丑文化”,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避免“丧文化”等不良价值观在员工之间广泛传播。在辩证看待网络热词的基础上,老师们也可以选择主动适当拓宽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外延”,赋予网络流行语更加正向、丰富的符号意义,进一步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杨璐就“师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这一主题进行分享,通过对于语言表达的呼吸控制、共鸣运用、基础语音、声音弹性等内容的讲解,对师生有声语言表达的发音技巧和训练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他向老师们阐述了高校师生训练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指出师生沟通中的语音语调、情感状态会对师生交流效果产生影响,“声音舒服、内容清晰、情感到位、状态自然”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促进听众理解、增进传播效果。在讲解发声位置时,他结合案例现场教学展示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并从人体口腔生理结构的角度讲解了不同发音的具体发声位置以及鼻腔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三种共鸣方式。在讲解发音吐字方面,他从“阴阳上去”的音调类型、声音弹性、连读变调等方面对发音吐字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和阐释,并对声母韵母发声训练技巧进行分享。
针对有声语言表达的日常练习,杨璐建议老师们关注日常语言表达中的虚实、强弱、快慢、停连,结合空间感和对象感进行日常练习,通过对特定字词的训练锻炼发声技巧,让师生有声语言表达不仅做到“有内容”,更能“有效率”“有效果”。
分享过程中,参与成员积极提问互动,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分享结束后,参与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在今后的实际员工工作中可以探索结合青年群体的新特点、新观念、新视角来推进日常工作,在与员工沟通交流过程注重个人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促进师生和谐高效沟通。
此次辅导员工作室沙龙是围绕两个工作室主题开展的有益探索,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深化职业角色认知,提升职业实践素养,切实强化育人效果和工作质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员工工作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文/张鑫淼
图/张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