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教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旗下产业  >  教务新闻  >  正文

立博新生研讨课第六期 | “选题、文献和方法:本科生论文写作ABC”
来源:立博姜楠   时间:2023-11-21   点击数:

1117日晚7点,公司新生研讨课在董明珠楼112教室如期举行,此次研讨课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苗伟山老师,为2023级本科生带来“选题、文献和方法:本科生论文写作ABC”的精彩分享。本次讲座由班主任姜楠老师主持,与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2023级的同学们线上、线下共同研讨,同时本次课程也吸引了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以及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旁听学习。



苗伟山老师首先强调了寻找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需要具体、清晰。他指出,社会科学其实是问题驱动性的,它的核心就是问题。作为本科生可能一开始并不会做研究,但是需要知道研究是怎么样子的。最起码要知道字数是多少,格式是怎样。因此,“大家只有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创新,而不是一上来就范式革命。”



那么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样的?苗老师概括了如下几点:首先,研究问题要是一个带问号的问句。其次,研究问题不要大而空泛。再次,问题要有“问题感”,不要问大家脑海中已有既定答案的,要有矛盾、有张力、有困惑性,甚至是反常识的问题。最后,要有读者意识。具体来说,所谓研究问题不要大而空泛,是指问题需要具体而细微。苗老师用一张图生动地进行了描绘。“我们现在处于这个黄的尖尖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尖尖往前推。



在讲到矛盾性问题时,苗老师分享他也有高考创伤。“有时候我会梦到我又进行了一次高考”。他谈到,“我们最近做的一个课题就是有关内卷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关注了那些不以“考上清华北大为目标的学校。显然,这些学校的家长和孩子的心态是让人好奇的,是与现代生活观念相矛盾的。”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问题。



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苗老师做了一个便于理解的比喻:定量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定性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二者互相补充。定量追求简洁美,定性则注意不要陷入过于繁琐的问题之中。苗老师通过很多日常但又深入的例子带着同学们去理解。例如,他提到了曾在外文期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微信朋友圈“点赞”的研究,指出“点赞”是中国人情社会的一个体现:有从属关系的点赞,有重大事件的点赞,有共同特殊经历的点赞……可以说“点赞是有社交性,有规训性在的”。



在谈到研究方法,苗老师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去收数据,用什么方法,怎样核对和证明。他分享自身做访谈的感受与建议,“我做访谈的时候,发现半个小时是做不出来什么,因为很多对象遇到问题是会遮遮掩掩或者什么的。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最多一个人是做了六次,每次都2-3个小时。有的甚至聊5-6个小时一次。我建议大家是多做访谈,一次做多个访谈。只有在和他们深入交谈之后我们才了解他究竟在说什么。”



在谈到文献搜集的问题,苗老师给出了一份“菜单”。 也分享给予大家一些阅读、思考的方法。

怎么读?

总结性阅读:观点、证据、逻辑。

批判性阅读:有什么优点、缺点、启发点。

总体性阅读:整个学术脉络的变迁。

创造性阅读:如何和自己的研究发生关系。

怎么想?

每篇文章的贡献不同:有的是提供背景信息,有的是引用一句观点,有的是举例,有的是核心文献。要找到你论文最核心对话的1-3篇论文,吃透了,想清楚如何和它们对话。找到你最喜欢的文献/文章,经常读,不仅是学习写作,而是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

怎么写?文无定法;文献综述也是讲故事,不是罗列。



在互动环节,苗老师就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了解答。他指出,是否未来要去涉足科研领域,这还是要看自己的目标。当你做决定之前,应该先把信息调查清楚。他说:“就像我之前教的员工,他完全掌握了我的访谈法,他访谈了30多个人。我认为在我做一个可能影响我3-5年的决定时,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尽量了解清楚。”



/文:姜楠